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三月, 2018的博文

什么时候去欧洲看看?When will I visit Europe?

前几天,巴尔干独立新闻社报道,马其顿(РепубликаМакедонија)政府已经通过马其顿外交部的中马两国签证互免签证提案,估计事情已经进展差不多,接下来就等政府的官方发布了。 这事情并没啥好惊讶的。 去年,马其顿已经对中国实行有条件免签,持有效期的美国、加拿大、英国签证的外国公民,且签证有效期比在马其顿预计停留超过5天以上,可以免签入境马其顿。不过停留期不超过15天,对于在一个国家动辄就两三个月的我来说,15天当然不够瘾。 而且,同属于巴尔干半岛的邻国塞尔维亚(Република Србија)去年一开始就对中国免签,成为第一个对中国完全免签的欧洲国家。 中国护照似乎越来越好用了。 从6年前第一次到海外旅行到现在,辗转去了30多个国家,先从离我最近的南亚和东南亚入手,然后又一举跳跃到离中国最远的世界的另一端南美洲。可是,那些大部人喜欢去的国家,我却迟迟未到,这让我的旅行显得非主流。实际上绝对不是因为我不感兴趣,而是世界国家太多了,语言太多了,我根本忙不过来。 10年前已经学会讲日语的我,到去年7月份终于第一次到日本。韩国也是一直很想去,去年末终于完成了心愿,在韩国旅行学习了韩语。而欧洲,从小时候就听得最多,身边的朋友去的最多的地方,我现在还未踏足。 这些天在看一本历史学理论总结的书《世界史导航》(Navigating World History)。这本书其实就是我研究生时候喜欢看的文献综述类型,好好地重新在世界历史中又走了一遭。正如书中所描述的,世界的历史从一开始就是一个霸权在叙述的历史,欧洲掌握了话语权,后来这个棒就叫到了欧洲人的后代美国人手上。美国开始做世界史教育的时候,就将世界一开始的中心放在了欧洲。 这也就是成为我小时候在《十万个为什么》上看到的世界历史。 希腊、罗马、马其顿这些离我那么遥远的地方却成了我小时候最熟悉的地名。总幻想着能回到过去,跟亚历山大大帝聊天,和柏拉图散步。还玩起了《帝国时代》和《文明》,指挥千军万马,驰骋欧亚大陆。 帝国时代里攻击力超强的象兵(图/网络) 到后来,跟社会学结缘,我所接触喜欢的社会学家,不管是涂尔干(Émile Durkheim),还是到现代的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无一例外不是欧洲人,而且高度集中在德国和法国。越发让我更想学习德语和法语,甚至还跑到哲学系去旁听德语课。可是要学的东西太多,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