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四月, 2024的博文

广州一祠堂前摆的石武将,可能来自皇帝陵墓

  陈氏宗祠(图/无畏) 在20多年前,广州的小谷围岛上只有一群静寂的村落。后来,由于广州大学城的建立,村落的面积大大缩小。不少村民也把老房子推倒,建起商业价值更高的楼房,毕竟周边都是消费能力不低的年轻大学生们。 乡村宗族最重要的象征物——祠堂倒是保存了许多。包裹在大学当中的北亭村至今仍保留着好几间祠堂。 陈氏宗祠在2014年被评为了广州市历史建筑。不过,如今这座历史建筑大门紧闭,前面堆满杂物。下雨天,旁边的韩国拌饭生意更加火爆,索性在祠堂前搭起了外卖配送中心,外卖员们忙着赶紧把热乎乎的饭菜送到学生宿舍中,以免配送超时受到处罚。 广州市历史建筑(图/无畏) 与他们的忙碌相比,祠堂前的空地显得空旷安静,在左右两边各立着一个武将石雕。左边武将怒目圆睁,身披甲胄,双手握住的宝剑垂直立于地上。 左边的石武将(图/无畏) 在正对面,另一位也是全副武装,双手斜握剑,腰上两侧还能清楚地看到挂着弓和箭。他们仿佛不怕风吹雨打,守护着陈氏宗祠不受侵犯。 右边的石武将(图/无畏) 腰间的弓箭(图/无畏) 可是,陈氏宗祠的地位还不够找到两位武将来看门。这两位石雕,在汉字文化圈中被称为“翁仲”,其造型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文臣武将。一般立在帝王将相、达官贵人的陵墓之前的神道。 在《大明会典》中,规定了只有在公侯和二品及以上的大臣,在这个等级之下的只能出现动物 (《大明会典卷之二百三》) 。可见,这两个石武将本来守护的陵墓来头肯定不小,也许就是埋葬在这里的南汉皇帝?暂时没能找到答案。 这样的石雕在中国各地都有分布,并不稀奇。去年我在山西,在去往定林寺的路上,就看到了没有被割去头颅的武将石雕 。不过,翁仲并 不是中国独有之物。 多 年前,我在济州岛上,也见过类似的石像,称为 石头公公 ( 돌하르방 )。石头公公鼻子粗大,嘴唇紧闭,两只手捂着肚子,看起来神似陈氏祠堂右边的那个武将翁仲。 在朝鲜时代,石头公公被放置在城门入口,起到辟邪、划界的作用。他同时还有一个“翁仲石”( 옹중석)的 汉字名称。 另外,济州岛上还有更小的 童子石 (동자석)。与守城的石头公公不同,历史上童子石被树立在坟墓两旁,这点倒是和中国的翁仲更相像。 李零 (2004:41-69) 认为,翁仲是汉代以后受到草原民族影响才出现的。这让我想起在哈萨克斯坦中央国家博物馆里看到的 石人 ,双头也是放在胸前。就连“ 翁仲”这个词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