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仅是社会控制减弱造就了性革命 20世纪的中国,整个国家不仅仅在社会体制上开始了重大的转变,进入从农业到工业、从传统到现代社会转型过程,而且最关乎自身的性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一变化甚至可以用“性革命”予以冠名。通过实证调查,潘绥铭认为中国的性革命已经成功,这表现在性爱抚总量的增加、性生活方式的种类越来越多、性生活越来越美满等方面(潘绥铭,2008:3)。潘绥铭(2011: 25~27)认为性革命的发生有社会控制放松、“陌生人社会”形成社会背景、个人再次张扬三方面的社会背景;性与政治分离、爱情高于婚姻理念的确立、社会的年轻化成为催生性革命的三大助力。方刚(2011)以多性伴侣行为为研究对象,进一步从社会控制的角度得出,由于正式控制力量的衰落,引起了非正式控制和自我控制的减弱,从而是的多性伴侣行为得以发生。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社会革命必然导致性革命,资本主义道德被推翻必然会被新的自由道德取代。这种前提是由于的资本主义社会结构是对性进行压抑的,所以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改变社会结构才能获得性的最终解放。正如1949年后中国没有设立通奸罪,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要求,来证明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在性的开放程度上更高。然而,十分吊诡的是,在号称实现社会主义的苏联和中国,性的革命最终却失败了。 Wilhelm Reich(1986) 认为苏联的性革命受阻,甚至向独裁主义道德形式倒退。中国的文化大革命造成了性成为革命的附属,出现了“无性文化”。所以,滑稽的场面出现,社会主义体制的变化,甚至走向资本主义,就成了性革命的希望。然而,是否社会控制的强/弱就导致了性的压抑/革命呢?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笔者认为这个问题显得更加复杂,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是市场化的进程。如果我们将市场化进程考虑在内,性行为的开放化不仅仅是因为社会控制的宽松,资本市场的力量在此种应当起着一种重要作用。 资本市场中的性消费 1949年之后,与性相关的产品被归为计生用品,而且相关的产品也围绕着避孕,这就使得性产品成为了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下所管控的资源。然而,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1992年正式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后,性产品开始与国家脱离,进入市场。1993年3月23日,在北京赵登禹路143号出现了一家名为“亚当夏娃保健中心”的商店,其销售的性产品包括带刺的避孕套、延长勃起时间的“神油”、震荡器、仿真阴茎,这些大部分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