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十二月, 2013的博文

西双版纳奇遇 Encounters in Sipsong Panna ᦺᦑ ᧑᧒ ᦗᧃ ᦓᦱ

在昆明的车站,终于看到了汉文英文之外的文字了。前往景洪的车上就用西双版纳傣文写了汽车公司的名字,西双版纳傣文笔划曲卷,再加上一些小圈圈,看起来形似缅甸文字。这套傣文字是建国后新创立的,又称为新傣文。 老傣文是此前在东南亚北部傣文化圈通行的兰纳文,适用范围一直到泰国清迈的兰纳国。傣文跟南亚大多语言一样,属于婆罗迷字母体系,是受到佛教巴利语影响而创制出来的,一开始是为了记录佛经。所以,字母体系中有许多原来实际口语没有的音,只是为了记录巴利语的音。斯里兰卡的僧伽罗语就是这样的典型,有好几个送气浊音字母都只存在于经文,斯里兰卡本地人其实也发不好。 建国后,跟汉语简化字一样,新傣文将傣文大大简化,去除了许多口语傣文不需要的字母。国家在西双版纳的学校教育中推行新傣文,不少傣族人都掌握了读写傣文字。我在景洪的新华书店里看到了不少新傣文的课本和书籍,立刻就买了本小学识字课本。可是找谁教我呢?这里毕竟是中国,汉语普通话到处通用,我用不着像其他国家一样用半生不熟的当地话进行对话。 当然,这里毕竟是傣族人的地方,街上到处都可以看到身着傣族裙的妇女。对,是妇女,而不是女孩。身着傣族裙子的一般都是年纪比较大的妇女。一傣族阿姨跟我说,现在的孩子都喜欢说汉话,喜欢穿牛仔裤,不怎么像傣族人了。我在景洪市内唯一一次看到穿民族服装的年轻女孩的地方,就是在艺术宫前。男主持人激情洋溢,一群身着云南各民族服饰的年轻男女翩翩起舞,带动起周围的游客也欢腾起来。艺术宫前一大标语:弘扬旅游文化,展示旅游风采,开创旅游大业。这自然是艺术馆里的歌舞团在做宣传,身着民族服装的男女都是演员,无非也就是拉更多的游客买票进去看“超级歌舞秀”。这些男孩女孩也许都是汉族,而不是少数民族。 在大理时参观喜洲,我问一个身着白族服装的导游小姐,“你是不是白族人?‘白族’两个字用白族话怎么说呀?”小姐当下回答:“是呀。白族不就是白族,还能怎么说?”而且,这些民族服装,是否就是原原本本的民族服装呢?微博上加了一位对傣文化颇有研究的网友,他就感叹西双版纳给游客看的民族服装都是乱穿的“三俗”服装。我回想了下我接触的许多民族朋友,确实穿的不一样,这些民族服装,也许可以定个名字,叫:旅游业民族服装。 中国的旅游业已经商业化市场化程度已经很高了。到旅游景点,掏昂贵的门票在中国不足为奇。景洪另外一个大力宣传的勐泐大佛寺就要收140元的门票。佛寺本来也就...

回中国怀怀旧 Back in China for Old Memories

本来以为在尼泊尔可以办理泰国的签证,可是打电话到使馆一问,才知道他们不办理中国居民的旅游签证,我只能到曼谷落地签15天。对我来说,在一个国家只待15天怎么甘心?何况这还是泰国。求助在泰国的尼泊尔长老,希望在泰国的寺庙能给我开介绍信,让我能在尼泊尔申请旅游签证。长老直接给了我泰国寺庙长老的电话,我一个电话打去,却发现这位长老英语几乎不懂,而我也几乎不懂泰语,交流困难。思前想后,最后决定干脆回国一趟,在国内办理好泰国两个月的旅游签证,然后路经老挝,再进入泰国。这样要算我少有的真正在路上的旅行了。 回中国,跟回家还不是一码事,因为我去的是云南。飞机落地在“大气”的昆明长水机场,一出机场就登上“舒适”的机场大巴往篆塘的青年旅舍开去。虽然夜里,一路上却灯火通明,车上的乘务员小姐热情洋溢地介绍起云南的旅游情况,并亲切地询问每个旅客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在南亚生活了一年的话,突然享受到如此“现代化”的服务,颇有些惊讶。 云南,在许多年前曾是我旅行的梦之一。当然,如今的云南当然不是梦,而是中国最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了。大理、丽江、香格里拉、西双版纳,这些都是让多少人魂牵梦萦的地方。不过,经历了一年多的南亚旅行的我,回到这里更为直接的印象是:大家几乎都在说汉语。当然,这是几乎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因为这是在中国。而且,云南的方言也属于北方方言,昆明人说的话也就是变个腔调而已。我也说了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沟通自然没有任何障碍。不用像在其他国家一样拿着本Lonely Planet的Phrase Book到处翻,在手机辞典里查单词。少了新鲜语言的刺激,云南对我的吸引力可能不如乱哄哄的达卡。 青旅 青年旅馆里照旧住着中国各地各种辞职旅行的人,同时也混搭上一些欧美来的背包客。因为不是学生假期,几乎没有学生。在一年之前,我见识到这么多辞职旅行的人的时候,颇有新奇感,甚至心生敬意。不过如今,我觉得,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人生不就是一场旅行,大家总会有过迷茫的时候,,有过厌倦日复一日重复的节奏,有过十分想出走的那么一段时间。所以,年轻人在国内到处飘荡的人多的是,理所当然了。恰逢中秋夜,打了个电话给父母说自己短时间还不会回家,可能要等过年吧。旅馆里有一群为同一项目出差的人,就和他们搭伙吃了顿中秋饭。我问,你们出差为啥不住酒店?他们回答说: “住青旅热闹,好玩。” 这间青旅的外国游客不少,当然中国的青旅不像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