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关 东煮和天妇罗 九月的釜山开始冷了,不 时会下雨。市中心的街道上似乎感觉也没想象中热闹。大概是因为我是来自 十三 亿人口的大国吧。韩国的国土面积和人口出乎意料地小,这让我怀疑我在韩国到底能待多久。南浦洞靠近海港,走过鱼市场,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鱼腥味。还有许多小吃档口,不时能听到熟悉的日语。釜山离日本本州只有 180 公里,很近。到福 冈还有直达的船。因此釜山也成了日本人热门的旅行目的地。 在一家小档口坐下,用不熟 练的韩语点了 튀김 和 오뎅 来吃,实际上 오뎅 是日语的おでん, 튀김 就是日本的天妇罗,这两种食物都是日本殖民时期从日本引入朝鲜半岛。此后,也成为了朝鲜半岛的食物,尤其是 오뎅 ,还是釜山的名小吃。 釜山的关东煮(图/网络) 和许多近代城市兴起的原因的一样,釜山也凭借其海港地位从一个小渔村演变成韩国第二大都市。高丽王朝末期,釜山一带就开始对日本进行棉花贸易。 16 世纪日朝壬辰战争中,这一带所在的东莱府被丰臣秀吉的侵略军夷为废墟。后来,由于中日朝贸易再兴,釜山一带又重新成为重要的贸易中心,甚至在草梁洞幽地带设置了专供日侨居住的倭馆。 1876 年,日本学着其他欧美列强,用军舰和大炮叩开朝鲜的大门,签订《朝日修好条约》,釜山开港,成为日本在朝鲜半岛重要的贸易和扩张据点,也是釜山成长成一个现代化大都市的起点。 经过了 36 年的日本殖民,整个朝鲜半岛对日本充满了“恨”。壬辰战争中重创日军的民族英雄李舜臣的巨大塑像立在了龙头山上,似乎在警告日寇不要再犯朝鲜半岛。东莱地铁站里还修了一个博物馆,专门讲述壬辰战争中日军在釜山的暴行。东莱府东轩附近还修建了一座宋公祠,用来纪念在壬辰战争中殉国的东莱府使宋象贤。金井山上的古刹梵鱼寺的介绍中,也特别标明是壬辰战争中日本人毁坏的。即便有研究说,其实在朝鲜王朝建立之后的“崇儒排佛”浪潮中,梵鱼寺已经遭到了毁坏。在这里历史古迹上,我能感到,韩国对日本的历史问题上的“恨”并不亚于中国。与中国一样,“慰安妇”问题、劳工问题,仍然是日韩之间绕不开的历史纠葛。 古刹梵鱼寺(图/网络) 日语书店 在南浦地 铁站不远处,我来到一家书店,这家书店叫“东西图书” ,专门卖日本书。我想来找一本关于朝鲜半岛历史的书,不过发现这里的书几乎都是关于日本文学、历史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