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我曾经去过一个丽江的彝族村,那时候觉得要是这里能够发展格莱珉那该多好。没想到今天我在丽江旁边的大理太邑彝族乡,看到了格莱珉在这里落地了。开展项目半年多来,这里已经服务了322名金融界难以接触的妇女。 1月12日下午1点,43名妇女准时来到红树村村委会前的空地,中心经理杨丽萍宣布会议开始,妇女们起立,齐声喊道:勤奋工作、团结纪律!接下来,就跟我在孟加拉国和美国看到的一样,妇女们开始还款,开始讨论议题,脸上出现的是我在其他地方看到的一样的笑容。 跟格莱珉结缘的这5年里,协助格莱珉在孟加拉国、在中国、在美国举办过大大小小十几次活动了吧。每次举行调研活动,我看着许多人来之前对格莱珉不了解,甚至有许多误会。到了格莱珉的乡村,见到了格莱珉的妇女,才真真切切地看到了真正的格莱珉,我都由衷地感到喜悦,心想我这点小小的劳动是十分有价值的。 建构底层人的社会网络:这么多年来,我始终觉得格莱珉最切中重点之处,就是这个。金融人士们热衷讨论的格莱珉99%还款率如此之高的风控技术,我认为,从根本上要从构建底层人的社会网络理解开始。 举个例子,许多大城市的孩子上得了好学校,找到好的工作,实际上并不是他们的智力就比农村孩子的智力高多少。更重要是在城市中我们能够占有更多、更好的资源和信息,这些资源是底层人不具备的。格莱珉的奥妙之处,是披着贷款行为这一个金融外衣,通过组成五人小组、每周中心会议的形式,让原来弱小的没有联系的这些个体,渐渐形成自己的社会网络。 这40几个妇女们每周聚会,做的不仅仅是还款,还会交流生活故事,分享生意经验。当你家里养了很多土鸡的时候,另外的一位妇女可能刚好能帮你介绍销售渠道。当你开了一个杂货店,不知道怎么管理商品的时候,旁边的一位也许会告诉你可以采用进销存软件。其实,这就是底层人自己的“私董会”。 来参加会议的妇女(图/刘毅杰) 当日的中心会议(图/刘毅杰) 有一种扶贫模式,是帮助农民去销售农产品。这种扶贫模式的假设,就是农民只会生产,而把他们抛在市场竞争的汪洋中会被淹没。所以,需要有能力、有知识的人去保护他们,去告诉他们怎么做才是正确的。那么,当这些有能力、有知识的人突然不帮助这些底层人的时候,这些底层人会不会就这样倒下了呢? 格莱珉却恰恰肯定了底层民众也是有能力、有知识的,他们不需要被告知怎么做。格莱珉搭建的是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底层人可以通过获取信息、共享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