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95年世界妇女大会, 女性的银行家尤努斯在北京 Professor Muhammad Yunus was the Forth World Conference on Women in Beijing1995

1995年,刘德华第一次登上春晚,唱出一首《忘情水》,那时候港台歌曲在内地还没有真正流行起来。那一年的5月1日,中国才开始实行“双休日”,在此之前只有星期天一天休息。同一年,中国网络上第一个BBS水木清华成立,紧接着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还是同一年,在北京医科大学整形外科医院做变性手术,金星实现了由男人变为女人的转换,成为中国大陆首位变性人。



这一年,中国正在急剧改变着,接收越来越多的外来新事物。这年9月份在北京举行的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则是中国政府承办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全球性国际会议,参加会议者达到3.1万人,其中境外与会者就有2.6万人,来自189个国家和地区。这应该是中国头一回一次性接待这么多外国客人。


除了政府组织会议之外,大会还在怀柔设立非政府组织妇女论坛,非政府组织也就是NGO。那应该是许多中国人第一次听说NGO的存在。论坛围绕着“平等、发展、和平”主题,讨论了全球妇女关注的问题及涉及妇女的各类问题。共进行了3900场研讨会,举办了5000多场图片、书籍、展览、表演等活动,同时还举办了工艺品展销、妇女实用技术、电影论坛等项目活动。


这让那时候的中国人大开眼界,许多人第一次听说NGO的存在,不少人原本以为这些民间议题都应该由政府机构来解决,这次的冲击激起了许多人创办解决社会问题的NGO的冲动。


1995年,尤努斯55岁,距离尤努斯的乔布拉村的小额贷款试验已经有19年了,格莱珉银行成立也进入第12个年头。这时候,尤努斯建立起来的“穷人的银行”已经是一个覆盖3.5万个乡村,具有200多万会员规模的金融机构,其中妇女有194万,所以他也是一位“女性的银行家”。在这一年,格莱珉银行也实现了盈亏平衡,他们将这一年取名为“坚持奉献之年”(দৃঢ় অঙ্গীকরের বছর )。


这骄人的成绩,让尤努斯不仅仅是成为小额贷款领域的先驱,同时他用前所未有的模式赋予大量女性经济和金融的权利,更让他成为世界女性运动的耀眼明星。


美国的第一夫人希拉里带着她的女儿慕名而来,专程到乡村参加格莱珉银行为妇女们组织的每周中心会议。世界银行派出了团队到孟加拉国调研,出版了论文,论证格莱珉银行的消除贫困的有效性以及可持续性。


希拉里访问格莱珉银行


进而,尤努斯被联合国秘书长委任为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国际顾问团成员,同时作为一个孟加拉国女性的代表,参加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他尤记得当初议程十分紧凑,就连举世闻名的长城和故宫也没机会去看一眼。当时,他还来不及了解中国,连围绕在他周围的也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当务之急是要把他在提升女性经济权利的实践分享给全世界的人。


当时,世界对女性的经济能力还存在着很大的偏见。而尤努斯则认为,信贷是人的基本权利,格莱珉银行将掌握财务的权力从传统的男性转移到女性手上,甚至认为女性有着更强的风险管理能力,因为母亲永远都是爱家庭,爱孩子,会将钱投资到小生意上,而赚钱的目的也是为了发展家庭,让孩子上学。同时也因为格莱珉银行让这些弱势的女性组成了一个每周聚会的姐们圈,让这些母亲互相激励,互相帮助,让她们更有力量,换言之:团结就是力量



他用实践告诉世人,给予女性信贷的权利,实现两性平等的基础是经济权利上的平等,经济权利的平等的重要性并不亚于教育、健康、政治参与。这位教授“万红丛中一点绿”,他参与的国际妇女与信贷联盟(International Coalition on Women and Credit)专场吸引着各国的人来听他这些有趣而又实在的理论和实践。这也是第四届妇女大会与往届最大的不同点之一。



世界妇女银行(Women's World Banking)的主席南希·巴里(Nancy Barry)回忆说,当时大会三分之一的议题都是与女性的经济参与和权利相关。


20多年过去了,格莱珉银行已经成长为一个具有900多万会员,女性受益者占97%的大银行,甚至在12名董事会成员中,就有9名是从基层的会员选举出来的女性


尤努斯也从格莱珉银行的事业过渡到社会企业(Social Business),将以前格莱珉银行致力解决的各种社会议题变成一个个涉及教育、通讯、科技、健康、食品、服装的社会企业。受到尤努斯的启发,全世界有40多个国家在复制格莱珉项目,即便是世界头号强国美国,格莱珉也在发展壮大。


全世界的女性地位也在逐步提高。但是,在传统金融领域上,女性享有的金融服务仍然落后于男性。在中国,即便近几年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大大地提高了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但资本的逐利性造成了野蛮成长,缺乏传统金融服务的低收入女性更容易成为受害者。这也恰恰证明,女性的金融服务需求仍有巨大的缺口。


格莱珉模式从90年代开始就一直有有志之士在学习,但直到最近我们才慢慢明白这个模式的精髓之处:不仅仅在于那一小笔钱,更重要在于让女性形成自己的经济圈、社交圈。最近的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提出提案,希望借鉴格莱珉普惠金融经验,发挥妇女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关于尤努斯,关于格莱珉,我们要学的还有很多。


谨以此文,纪念2021年的国际妇女节。



评论

热门文章

庐山原来和传教士那么有缘 Lushan Mountain's Connection with Missionaries

庐山的名气,自小就听说了。一来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小学生们都学过,二来童年看的动画片《圣斗士星矢》中,紫龙的老家就在庐山的五老峰。 路过九江市,庐山就在边上,不过没上庐山。现在是旅游旺季,门票和食宿费用都趋高。而且,最近气温直逼40摄氏度,爬山想必更热。虽然庐山上的牯岭镇应该还是清凉,但到牯岭镇也买庐山门票。索性在高铁上看一本方方写的《到庐山看老别墅》。 九江的历史中有一段英租界的历史。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九江成为了通商口岸。我们现在在长江边上还能看到 美孚洋行 、 亚细亚火油公司 、 日本台湾银行 的旧址。 法国传教士在1862年建立的天主教堂至今仍在开放。教堂附近的修道院虽然早已经不运营,但屋顶的十字架还在。 亚细亚火油公司成为租界旧址博物馆/无畏 美孚洋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过没有开放/无畏 九江天主堂/无畏 从九江开埠的那一刻开始,传教士们就开始建立学校,先后建立了18所小学、5所中学和1所大学。在1949年以前,教会学校是九江教育的中坚力量。 南伟烈大学 是当时美国基督教会在华建立的第一批教会学校中的一员,变成了现在的同文中学。 翘树、翘秀、翘德 几个教会小学成为现在的第三小学、滨兴小学、龙山小学。 除了建学校,教会还建了5间西式医院。其中美国基督徒办的 生命活水医院 现在成为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原来的名字也被医院继承,成为“生命活水医疗集团”。 同文中学内的旧南伟烈大学建筑/无畏 正因为有这段租界的历史,九江才能成为当时长江沿岸一个重要的经济中心。在教堂之外,设立学校、医院、育婴堂等机构,收养弃婴、让女孩上学、普及教育、治病救人,这些是当时传教士在世界各地活动的普遍模式,结果则是将现代的社会福利模式带进了中国社会。不过,对于这段历史的介绍和研究太少了,在很多地方都是一笔带过。 即便1927年武汉国民政府从英国人手中将九江租界收回之后,这段租界的历史也给九江留下一笔巨大的遗产,其中包括庐山的 牯岭镇 。 按现在流行的话来说,牯岭镇是英国传教士兼商人的 李德立 (Edward Selby Little) 的房地产开发作品。李德立在1886年就到中国传教,在中国政经界纵横捭阖。1911年孙中山和袁世凯南北合议中都有他的身影。 在珠海博物馆还藏有一张有他和北方代表唐绍仪、南方代表伍廷芳的合影。 中间就是李德立 凭借李德立的人脉和广告能力,他成功地将原来的小...

走进清真寺,听到毛主席的颂歌

城东清真寺(图/无畏)   肇庆有两座清真寺 几年前我在肇庆走进了一间清真寺,认识了一位来自海南的阿訇 ( 参见: 肇庆清真寺的阿訇是海南人,母语接近马来语 ) 。那时候,没想到在肇庆还有另外一座清真寺。 两座清真寺,一座在古代城的西边,另一座在东边。从高要学宫往前走右拐,就进入明直街,这条街的尽头就出现一个绿色的圆顶大门,上面写着“城东清真寺”。 即便铁门关上了,但旁边的告示牌中,明确写出了清真寺的开放时间是每日9:00-11:00和15:00-17:00,只要凭借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证件登记就可以免费参观。 这样明确说明参观办法的清真寺在全国并不多见( 参见: 成都中轴线上的清真寺,你进去过吗? )。 开放时间(图/无畏) 铁门没锁,我轻轻推开。门里面挂着2006年城东清真寺重修时,广东伊协赠送的匾额:弘扬正道。走进里面还有很大的一块空地,在前面又有另外一个门,门头用阿拉伯语写着清真寺。 弘扬正道(图/无畏) 清真寺(图/无畏) 这个大门是开着,有一位大叔正坐着看报纸。我和他打了声招呼,告诉他,我已经去拜访过城西的清真寺,这次特别来看看城东这座。 历史上的清真寺 中式大殿门上挂着和另一座清真寺一样的匾额“主恩常念”,都是1838年(道光十八年)任职护理两广督标前营参将的李显扬所题。左右两边是阿拉伯文的匾额。大殿内还挂着乾隆年间的另外一块牌匾,写着两个大字:独一。 大殿(图/无畏) 主恩常念(图/无畏) 独一(图/无畏) 城东清真寺是明末清初建立的。从城东和城西两座清真寺的位置看,就知道当时是为了驻扎在肇庆的穆斯林士兵建的。 肇庆在明末清初登上了历史舞台。 1646年, 明朝实际上的最后一位皇帝永历帝朱由榔在肇庆称帝。距离城东清真寺附近不远的丽礁楼,就是朱由榔 的皇宫入口。 丽礁楼(图/无畏) 同一年,他的另外一位竞争对手绍武帝在广州称帝不久之后就被清军消灭了( 参见: 皇帝葬在广州的公园里,路人皆不知 )。肇庆,成为清朝在大陆上的最后一个威胁。 没过几年,肇庆也被清军攻陷了。和广州一样,肇庆也驻扎了大量士兵,以防反叛势力死灰复燃。 士兵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穆斯林,落籍肇庆,成为当地人 (王彬 & 朱竑, 2007) 。 因此,如今广州、肇庆两市成了广东本土穆斯林最多的地方。广州尚存四座清真寺( 参见: 中国最早的清真寺在广州 ),而肇庆也有这东西两...

广州一祠堂前摆的石武将,可能来自皇帝陵墓

  陈氏宗祠(图/无畏) 在20多年前,广州的小谷围岛上只有一群静寂的村落。后来,由于广州大学城的建立,村落的面积大大缩小。不少村民也把老房子推倒,建起商业价值更高的楼房,毕竟周边都是消费能力不低的年轻大学生们。 乡村宗族最重要的象征物——祠堂倒是保存了许多。包裹在大学当中的北亭村至今仍保留着好几间祠堂。 陈氏宗祠在2014年被评为了广州市历史建筑。不过,如今这座历史建筑大门紧闭,前面堆满杂物。下雨天,旁边的韩国拌饭生意更加火爆,索性在祠堂前搭起了外卖配送中心,外卖员们忙着赶紧把热乎乎的饭菜送到学生宿舍中,以免配送超时受到处罚。 广州市历史建筑(图/无畏) 与他们的忙碌相比,祠堂前的空地显得空旷安静,在左右两边各立着一个武将石雕。左边武将怒目圆睁,身披甲胄,双手握住的宝剑垂直立于地上。 左边的石武将(图/无畏) 在正对面,另一位也是全副武装,双手斜握剑,腰上两侧还能清楚地看到挂着弓和箭。他们仿佛不怕风吹雨打,守护着陈氏宗祠不受侵犯。 右边的石武将(图/无畏) 腰间的弓箭(图/无畏) 可是,陈氏宗祠的地位还不够找到两位武将来看门。这两位石雕,在汉字文化圈中被称为“翁仲”,其造型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文臣武将。一般立在帝王将相、达官贵人的陵墓之前的神道。 在《大明会典》中,规定了只有在公侯和二品及以上的大臣,在这个等级之下的只能出现动物 (《大明会典卷之二百三》) 。可见,这两个石武将本来守护的陵墓来头肯定不小,也许就是埋葬在这里的南汉皇帝?暂时没能找到答案。 这样的石雕在中国各地都有分布,并不稀奇。去年我在山西,在去往定林寺的路上,就看到了没有被割去头颅的武将石雕 。不过,翁仲并 不是中国独有之物。 多 年前,我在济州岛上,也见过类似的石像,称为 石头公公 ( 돌하르방 )。石头公公鼻子粗大,嘴唇紧闭,两只手捂着肚子,看起来神似陈氏祠堂右边的那个武将翁仲。 在朝鲜时代,石头公公被放置在城门入口,起到辟邪、划界的作用。他同时还有一个“翁仲石”( 옹중석)的 汉字名称。 另外,济州岛上还有更小的 童子石 (동자석)。与守城的石头公公不同,历史上童子石被树立在坟墓两旁,这点倒是和中国的翁仲更相像。 李零 (2004:41-69) 认为,翁仲是汉代以后受到草原民族影响才出现的。这让我想起在哈萨克斯坦中央国家博物馆里看到的 石人 ,双头也是放在胸前。就连“ 翁仲”这个词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