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2016的博文

在巴拉圭喝“得雷雷” Drink Tereré in Paraguay

我来自潮州,潮州地区以喝茶知名,而且十分讲究,有一套茶具和冲泡程序,喝茶已成为潮州社会交际的必备品,称之为“工夫茶”。工夫不能写成“功夫”,因为在潮州话中“工夫”是讲究的意思,写成“功夫”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这个跟武术没有半点关系。 大家有时候会觉得何必那么讲究,冲泡茶还需要一套茶具,岂不是很“麻烦”?在潮州,这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一个家庭如果没有一套茶具,如果聊天时候不喝茶,那是很奇怪的。 在地球的另一端巴拉圭,我看到大街上许多人都手提一个保温壶,手里一个小罐,小罐里装着茶叶。随时看见有人坐下来,把热水壶的水倒进小罐,然后用一根精致的银色吸管吮吸着。潮州人的茶具一般只放在家里,而这里的人把茶具都随身携带,看起来,他们比我们还“麻烦”。 走进罗伯特家,小姑娘刚刚吮吸完,就把同样的吸管递给我,说:Ja’u terere!小姑娘说的是瓜拉尼语,意思是,我们来喝“得雷雷”吧! 罗伯特家里的女孩们在喝得雷雷(无畏/图) 这种饮品,西班牙语叫tereré,中文我且翻译为“得雷雷”。保温壶里装的其实是冷水和冰块,茶叶就是传说中的马黛茶。小罐是一个牛角杯,西班牙语称Guampa。然后配套一个细长的银色吸管,探入茶叶中吮吸。一口吸入,精神倍佳。 马黛茶叶(无畏/图) 喝得雷雷的工具套装(无畏/图) 记得在哥伦比亚的时候,有个阿根廷姑娘就曾经给我喝过她的马黛茶,不过是热的,她说还有些人喝冷的,今天才知道,原来就是得雷雷。在巴拉圭,得雷雷要比马黛茶更受欢迎。因为天气炎热,喝冷的得雷雷,既能提神,又能祛暑。 得雷雷还可以添加其他药草,起到治病疗伤的功效。百货商场里通常摆卖了各种口味的马黛茶叶,而咖啡只有可怜的几种。在拉美其他地方独霸的咖啡,在这里就只能让位给马黛茶了。 得雷雷可以一个人喝,也可以一群人喝。一群人喝的时候,通常会有一个人主持。这个人掌管保温壶,冲泡茶叶,服务大家,并从右往左把杯子递给每个人吮吸。这种一人主持的方式,像极了潮州的工夫茶。 一边喝得雷雷,一边玩手机(无畏/图) 一群人喝得雷雷(无畏/图) 巴拉圭影片《绑架》中喝得雷雷的场景(无畏/图) 得雷雷是原住民瓜拉尼人的传统饮料,称为ka’ay,就是“茶叶水”的意思。耶稣会教士和瓜拉尼人接触的时候发现了这种饮料,盛赞这种饮料的神奇功效,并将之推广至巴拉圭全境以及现在的阿根廷北部地区。马黛茶随即成了巴拉圭出口的主要产品。耶稣会教...

你没听过的国家:伯利兹 Belize, a Country You May Have Not Heard Before

Abstract I visited Belize in February 2016 and had an incredible experience with the language diversity in this country. In the beginning, I stayed in a hostel where the locals taught me some Belizean Kriol. Moreover, I also spoke Spanish which was prevalent in the local market. Meanwhile, supermarkets and fast food restaurants were predominated by Cantonese Chinese migrants from Taishan in China, and I managed to talk with them in Cantonese and attended the launching ceremony of the All-China Federation of Overseas Taishanese. On the other hand, I unexpectedly encountered a Bangladeshi community and talked with them as they were my compatriots in Bengali. I was invited to join the ceremony of the International Mother Language Day with them on 21 February and met the mayor of Belize City who promoted the diversity of the city. The country is small, but it possesses an astonishing diversity of cultures and languages. 第一眼看见的竟然是中国超市 从墨西哥的切都马尔坐上大巴,在边境处停下,交了个离境税,盖了个离境章,就正式告别两个半月的墨西哥,进入另外一个国...

沙漠中的中国城: 墨西卡利 Mexicali, Chinatown in the Desert

在我的旅行中,我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去寻访当地华人的足迹。新加坡不用说,华人已经建造了这个国家。某一年,我在马来西亚海边小镇Selangor和那里的福建华人家庭一起过大年初一。走入胡志明市的13区,所有人都用广东话交流,几乎听不到一句越南语。路上偶尔会遇到来自泰国的旅人,我一般直接说我来自潮州,然后他们会说他们的爷爷,或爷爷的爷爷是潮州人。 印尼华人比较可怜,在泗水的关公庙中,和那里的华人只能用我很基础的印尼语去沟通,由于政府禁华文,连名字都要改成印尼名,他们如今只会一点点闽南语。没想到就是在仰光市内,我还能看到一座潮州庙,和庙里阿伯说起潮州话来,分外亲切。当然,我没有想到,原来在拉美,也有很多华人在这里生活。 在蒂华纳住了一夜之后,第二天就准备前往下一个边境城市——墨西卡利。去这个地方,一开始只是因为是个中转点而已。一早起来,我的周围已经充满了西班牙语了。从问路开始,无论我说的是不是英语,对方的回答直接就是西班牙语。然后,我觉得,我犯不着说什么英语了,直接讲西班牙语吧。当然,一开始总是艰难,多数时候稀里糊涂,听对方的话似懂非懂,有时候指手画脚,有时候干脆就掏出笔记本让对方把话写下。就这样,总算找到了车站,上了大巴。大巴走走停停,中间还要经停其他城市接人,不到200公里的路程,走了4个多小时才到。到墨西卡利时候,已经天黑。下车打算提行李,但是在大巴车下怎么找都找不到行李箱。 我开始慌了,没想到出师未捷,行李先丢,喊着mi maleta,mi maleta(西班牙语:我的行李)。谁看见了我的行李。最后我又重新回到车上找了一篇,终于在车后面的角落发现了我的行李箱。不知道什么时候,行李神不知鬼不觉地被搬到了后面来。 墨西卡利,就是我与拉美华人相遇的第一个地方。这里,也是墨西哥华人最多的地方。在墨西卡里城北面,紧挨墨西哥与美国边境,是La Chinesca区,也就是墨西卡里的中国城。估计在这里的华人数量有五千多人。当然,由于华人与当地人通婚,如果加上有华人血统的人,可能不只这个数量。因为这里华人数量多,中国甚至在这里也设置了总领事馆。 中国城里的中国餐馆 华人的杂货公司 路上多数还是墨西哥人面孔,偶尔会出现一些华人面孔。不过,这里林立着大大小小的华人开设的餐馆、旅馆和商店,以及华人的商贸协会、同乡会、祠堂。中华会馆就在其中。大门紧闭,不过我看到里面有一位华人阿姨在进行清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