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英国新首相与遍布全球的印度侨民 Britain's New Prime Minister and Global Indian Diaspora

英国首相苏纳克/HM Treasury

英国在经历史上最短命的44天首相之后,迎来了史上最年轻的42岁首相苏纳克(Rishi Sunak)。苏纳克受到关注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年纪,也因为他是纯正的印度旁遮普裔英国人,他的父母是印度裔,妻子也是印度人。甚至,他自己也信仰印度教。

巴基斯坦方面还有争论。由于苏纳克的祖父出生地现在属于巴基斯坦,所以还有人说应该把苏纳克归为巴基斯坦人。历史与政治夹杂在一起的诡辩太复杂了。总之,苏纳克的祖父出生的时候,还是英属印度,所以姑且还是先认为首相是印度裔吧。

昨天开始,是为期五天的印度传统节日排灯节(Diwali)。苏纳克当选之后,印度总理莫迪向他致以传统节日的问候。莫迪称,苏纳克是印度与英国印度裔社群之间的桥梁,他将和苏纳克携手将历史纽带转换为现代的合作伙伴关系。

苏纳克的背后有着英国庞大的印度裔族群以及印度力量在全世界的崛起。印度裔英国人是英国最大的少数族群,达到140万人,占整体人口的2.3%。华裔族群只有43万,仅占人口比例的0.7%,排在巴基斯坦裔和孟加拉国裔的后面。实际上,在1947年印巴分治之前,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都属于英属印度的一部分,如果都一起算上,英属印度的后裔占英国总人口的5%

苏纳克的祖父Ramdas Sunak出生在英属印度古吉兰瓦拉(Gujranwala)。当时,古吉兰瓦拉有超过七成以上的人口是穆斯林。可是,印度教徒和锡克教徒掌握了这座城市三分之二的资产。Ramdas Sunak 的家庭在这座城市就属于上层阶级。

由于贫富差距引起的宗教冲突,Ramdas Sunak于1935年就离开古吉兰瓦拉,前往非洲肯尼亚的内罗毕工作。两年后,他的妻子Suhag Rani Sunak带上婆婆也从老家搬到了内罗毕,一家团聚。两人生了六个孩子,三男三女。苏纳克的父亲Yashveer Sunak出生于1949年。1966年,十七岁的Yashveer十七岁到了英国利物浦,在利物浦大学学习医学。1977年,Yashveer与印度裔的女孩Usha结婚。

1980年,苏纳克出生在南安普顿。苏纳克成长在保持传统的印度裔社区中。1971年,Ramdas就在当地建立了印度教神庙。一直以来,英国的印度裔保守自己的宗教信仰、传统节日、语言文化,是英国辨识度最高的少数族群。

苏纳克的妻子也是印度人,是印度亿万富翁、科技巨头Infosys的创始人、印度IT之父纳拉亚纳·穆尔蒂(Narayana Murthy)的女儿Akshata Murty。Akshata Murty出生在印度,至今仍是印度国籍,拥有Infosys公司0.93%的股份。夫妻两人在2022年《星期日泰晤士报》英国富豪班上排名222,而今年排名第一的也是印度人——欣杜贾兄弟(Sri and Gopi Hinduja)。

印度本土有14亿人,与中国旗鼓相当。在海外,印度有3200万海外侨民,现在每年还有320万印度人移民海外,这两个数字在全世界的移民群体中是最高的。

大规模的现代印度移民起源于19世纪中叶,英国的殖民统治在印度正式开始。由于当时黑奴贸易废止之后造成的劳动力短缺,殖民帝国开始从亚洲输入劳工,这些劳工大部分来自中国和印度。形容劳工的“苦力”(coolie)一词,也有一种说法是来源自南印度的语言。

由于英属殖民地之间的联结,印度劳工大量前往非洲的毛里求斯岛、南非、东非,美洲的圭也那、苏里南、加勒比海地区,东南亚的马来半岛,这使得印度侨民在全球广泛分散。

第二股移民潮则是发生在1960年之后至今,以中产阶级为主。其中大部分是专业人士、医生、工程师、程序员,移民目的地以美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发达国家为主。他们大部分都由于在印度国内接受完高等教育之后,无法寻找到适当的就业岗位,转而寻找海外更高经济收入的就业机会。

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就是IT产业。印度的IT产业诞生于1967年的孟买,此后发展迅猛,形成班加罗尔、海得巴拉、金奈等几大科技中心。印度培养了大量的IT人才,在全球“猎身”,成为最大的科技出口国。印度移民由于受教育水平高,并且英语能力突出,很容易在新的国家中跻身中产阶级。在保持自己文化传统同时,提升经济地位,融入社会主流。这与来自东欧、中东等地的难民形成的贫民窟形成强烈的对比。

与其他移民社群相比,如今的印度,和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侨民社区在文化上的纽带,是相当紧密的。以侨民为桥梁,印度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越发丰富多样。和韩剧在东亚地区流行一样,印度的电影、电视剧也在世界各地流行。

印度电影不仅仅是唱唱跳跳的宝莱坞喜剧,反映社会矛盾的作品在这些年不断推出。经济发展的同时,贫富差距、贪污腐败、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印度看到自己的色彩,也看到自己的暗处。

如果现在还认为印度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那就大错特错了。我曾三次去过印度,在北印度的农村中,看到过极度的贫穷;在那烂陀寺遗址,想象着当年玄奘在此求学的模样;在加尔各答,听到美妙的孟加拉传统音乐;在班加罗尔的Infosys公司,见到充满朝气的年轻IT程序员。如此多元复杂的印度,居然能够成为一个国家,想想也是一种奇迹。

这种多元复杂又复制到其他的国家,在新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可见,世界本身也是如此复杂多元,每个人的身份认同也可以是多元的。苏纳克可以是印度人、巴基斯坦人、旁遮普人、英国人,当然,他也可以是超越国界的地球村人

参考资料
1. Ilyas Chattha. Partition and Locality: Violence, Mig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Gujranwala and Sialkot, 1947-1961.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1 
2. Neelum Naz. Historical Perspective of Urban Development of Gujranwala, Pakistan. 3rd International THAAP Conference held in Nov. 2012 in Lahore
3. Xiang Biao. Global "Body Shopping": An Indian Labor System i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6
4. Office of National Statistics; 2011 Census Key Statistics. webarchive.nationalarchives.gov.uk. Retrieved 2021-09-07.
5. Population of Overseas Indians. Ministry of External Affairs (India). 2018-12-31. Archived (PDF) from the original on 2018-12-25. Retrieved 2019-04-18.

评论

热门文章

庐山原来和传教士那么有缘 Lushan Mountain's Connection with Missionaries

庐山的名气,自小就听说了。一来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小学生们都学过,二来童年看的动画片《圣斗士星矢》中,紫龙的老家就在庐山的五老峰。 路过九江市,庐山就在边上,不过没上庐山。现在是旅游旺季,门票和食宿费用都趋高。而且,最近气温直逼40摄氏度,爬山想必更热。虽然庐山上的牯岭镇应该还是清凉,但到牯岭镇也买庐山门票。索性在高铁上看一本方方写的《到庐山看老别墅》。 九江的历史中有一段英租界的历史。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九江成为了通商口岸。我们现在在长江边上还能看到 美孚洋行 、 亚细亚火油公司 、 日本台湾银行 的旧址。 法国传教士在1862年建立的天主教堂至今仍在开放。教堂附近的修道院虽然早已经不运营,但屋顶的十字架还在。 亚细亚火油公司成为租界旧址博物馆/无畏 美孚洋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过没有开放/无畏 九江天主堂/无畏 从九江开埠的那一刻开始,传教士们就开始建立学校,先后建立了18所小学、5所中学和1所大学。在1949年以前,教会学校是九江教育的中坚力量。 南伟烈大学 是当时美国基督教会在华建立的第一批教会学校中的一员,变成了现在的同文中学。 翘树、翘秀、翘德 几个教会小学成为现在的第三小学、滨兴小学、龙山小学。 除了建学校,教会还建了5间西式医院。其中美国基督徒办的 生命活水医院 现在成为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原来的名字也被医院继承,成为“生命活水医疗集团”。 同文中学内的旧南伟烈大学建筑/无畏 正因为有这段租界的历史,九江才能成为当时长江沿岸一个重要的经济中心。在教堂之外,设立学校、医院、育婴堂等机构,收养弃婴、让女孩上学、普及教育、治病救人,这些是当时传教士在世界各地活动的普遍模式,结果则是将现代的社会福利模式带进了中国社会。不过,对于这段历史的介绍和研究太少了,在很多地方都是一笔带过。 即便1927年武汉国民政府从英国人手中将九江租界收回之后,这段租界的历史也给九江留下一笔巨大的遗产,其中包括庐山的 牯岭镇 。 按现在流行的话来说,牯岭镇是英国传教士兼商人的 李德立 (Edward Selby Little) 的房地产开发作品。李德立在1886年就到中国传教,在中国政经界纵横捭阖。1911年孙中山和袁世凯南北合议中都有他的身影。 在珠海博物馆还藏有一张有他和北方代表唐绍仪、南方代表伍廷芳的合影。 中间就是李德立 凭借李德立的人脉和广告能力,他成功地将原来的小...

走进清真寺,听到毛主席的颂歌

城东清真寺(图/无畏)   肇庆有两座清真寺 几年前我在肇庆走进了一间清真寺,认识了一位来自海南的阿訇 ( 参见: 肇庆清真寺的阿訇是海南人,母语接近马来语 ) 。那时候,没想到在肇庆还有另外一座清真寺。 两座清真寺,一座在古代城的西边,另一座在东边。从高要学宫往前走右拐,就进入明直街,这条街的尽头就出现一个绿色的圆顶大门,上面写着“城东清真寺”。 即便铁门关上了,但旁边的告示牌中,明确写出了清真寺的开放时间是每日9:00-11:00和15:00-17:00,只要凭借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证件登记就可以免费参观。 这样明确说明参观办法的清真寺在全国并不多见( 参见: 成都中轴线上的清真寺,你进去过吗? )。 开放时间(图/无畏) 铁门没锁,我轻轻推开。门里面挂着2006年城东清真寺重修时,广东伊协赠送的匾额:弘扬正道。走进里面还有很大的一块空地,在前面又有另外一个门,门头用阿拉伯语写着清真寺。 弘扬正道(图/无畏) 清真寺(图/无畏) 这个大门是开着,有一位大叔正坐着看报纸。我和他打了声招呼,告诉他,我已经去拜访过城西的清真寺,这次特别来看看城东这座。 历史上的清真寺 中式大殿门上挂着和另一座清真寺一样的匾额“主恩常念”,都是1838年(道光十八年)任职护理两广督标前营参将的李显扬所题。左右两边是阿拉伯文的匾额。大殿内还挂着乾隆年间的另外一块牌匾,写着两个大字:独一。 大殿(图/无畏) 主恩常念(图/无畏) 独一(图/无畏) 城东清真寺是明末清初建立的。从城东和城西两座清真寺的位置看,就知道当时是为了驻扎在肇庆的穆斯林士兵建的。 肇庆在明末清初登上了历史舞台。 1646年, 明朝实际上的最后一位皇帝永历帝朱由榔在肇庆称帝。距离城东清真寺附近不远的丽礁楼,就是朱由榔 的皇宫入口。 丽礁楼(图/无畏) 同一年,他的另外一位竞争对手绍武帝在广州称帝不久之后就被清军消灭了( 参见: 皇帝葬在广州的公园里,路人皆不知 )。肇庆,成为清朝在大陆上的最后一个威胁。 没过几年,肇庆也被清军攻陷了。和广州一样,肇庆也驻扎了大量士兵,以防反叛势力死灰复燃。 士兵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穆斯林,落籍肇庆,成为当地人 (王彬 & 朱竑, 2007) 。 因此,如今广州、肇庆两市成了广东本土穆斯林最多的地方。广州尚存四座清真寺( 参见: 中国最早的清真寺在广州 ),而肇庆也有这东西两...

广州一祠堂前摆的石武将,可能来自皇帝陵墓

  陈氏宗祠(图/无畏) 在20多年前,广州的小谷围岛上只有一群静寂的村落。后来,由于广州大学城的建立,村落的面积大大缩小。不少村民也把老房子推倒,建起商业价值更高的楼房,毕竟周边都是消费能力不低的年轻大学生们。 乡村宗族最重要的象征物——祠堂倒是保存了许多。包裹在大学当中的北亭村至今仍保留着好几间祠堂。 陈氏宗祠在2014年被评为了广州市历史建筑。不过,如今这座历史建筑大门紧闭,前面堆满杂物。下雨天,旁边的韩国拌饭生意更加火爆,索性在祠堂前搭起了外卖配送中心,外卖员们忙着赶紧把热乎乎的饭菜送到学生宿舍中,以免配送超时受到处罚。 广州市历史建筑(图/无畏) 与他们的忙碌相比,祠堂前的空地显得空旷安静,在左右两边各立着一个武将石雕。左边武将怒目圆睁,身披甲胄,双手握住的宝剑垂直立于地上。 左边的石武将(图/无畏) 在正对面,另一位也是全副武装,双手斜握剑,腰上两侧还能清楚地看到挂着弓和箭。他们仿佛不怕风吹雨打,守护着陈氏宗祠不受侵犯。 右边的石武将(图/无畏) 腰间的弓箭(图/无畏) 可是,陈氏宗祠的地位还不够找到两位武将来看门。这两位石雕,在汉字文化圈中被称为“翁仲”,其造型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文臣武将。一般立在帝王将相、达官贵人的陵墓之前的神道。 在《大明会典》中,规定了只有在公侯和二品及以上的大臣,在这个等级之下的只能出现动物 (《大明会典卷之二百三》) 。可见,这两个石武将本来守护的陵墓来头肯定不小,也许就是埋葬在这里的南汉皇帝?暂时没能找到答案。 这样的石雕在中国各地都有分布,并不稀奇。去年我在山西,在去往定林寺的路上,就看到了没有被割去头颅的武将石雕 。不过,翁仲并 不是中国独有之物。 多 年前,我在济州岛上,也见过类似的石像,称为 石头公公 ( 돌하르방 )。石头公公鼻子粗大,嘴唇紧闭,两只手捂着肚子,看起来神似陈氏祠堂右边的那个武将翁仲。 在朝鲜时代,石头公公被放置在城门入口,起到辟邪、划界的作用。他同时还有一个“翁仲石”( 옹중석)的 汉字名称。 另外,济州岛上还有更小的 童子石 (동자석)。与守城的石头公公不同,历史上童子石被树立在坟墓两旁,这点倒是和中国的翁仲更相像。 李零 (2004:41-69) 认为,翁仲是汉代以后受到草原民族影响才出现的。这让我想起在哈萨克斯坦中央国家博物馆里看到的 石人 ,双头也是放在胸前。就连“ 翁仲”这个词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