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2013的博文

西双版纳奇遇 Encounters in Sipsong Panna ᦺᦑ ᧑᧒ ᦗᧃ ᦓᦱ

在昆明的车站,终于看到了汉文英文之外的文字了。前往景洪的车上就用西双版纳傣文写了汽车公司的名字,西双版纳傣文笔划曲卷,再加上一些小圈圈,看起来形似缅甸文字。这套傣文字是建国后新创立的,又称为新傣文。 老傣文是此前在东南亚北部傣文化圈通行的兰纳文,适用范围一直到泰国清迈的兰纳国。傣文跟南亚大多语言一样,属于婆罗迷字母体系,是受到佛教巴利语影响而创制出来的,一开始是为了记录佛经。所以,字母体系中有许多原来实际口语没有的音,只是为了记录巴利语的音。斯里兰卡的僧伽罗语就是这样的典型,有好几个送气浊音字母都只存在于经文,斯里兰卡本地人其实也发不好。 建国后,跟汉语简化字一样,新傣文将傣文大大简化,去除了许多口语傣文不需要的字母。国家在西双版纳的学校教育中推行新傣文,不少傣族人都掌握了读写傣文字。我在景洪的新华书店里看到了不少新傣文的课本和书籍,立刻就买了本小学识字课本。可是找谁教我呢?这里毕竟是中国,汉语普通话到处通用,我用不着像其他国家一样用半生不熟的当地话进行对话。 当然,这里毕竟是傣族人的地方,街上到处都可以看到身着傣族裙的妇女。对,是妇女,而不是女孩。身着傣族裙子的一般都是年纪比较大的妇女。一傣族阿姨跟我说,现在的孩子都喜欢说汉话,喜欢穿牛仔裤,不怎么像傣族人了。我在景洪市内唯一一次看到穿民族服装的年轻女孩的地方,就是在艺术宫前。男主持人激情洋溢,一群身着云南各民族服饰的年轻男女翩翩起舞,带动起周围的游客也欢腾起来。艺术宫前一大标语:弘扬旅游文化,展示旅游风采,开创旅游大业。这自然是艺术馆里的歌舞团在做宣传,身着民族服装的男女都是演员,无非也就是拉更多的游客买票进去看“超级歌舞秀”。这些男孩女孩也许都是汉族,而不是少数民族。 在大理时参观喜洲,我问一个身着白族服装的导游小姐,“你是不是白族人?‘白族’两个字用白族话怎么说呀?”小姐当下回答:“是呀。白族不就是白族,还能怎么说?”而且,这些民族服装,是否就是原原本本的民族服装呢?微博上加了一位对傣文化颇有研究的网友,他就感叹西双版纳给游客看的民族服装都是乱穿的“三俗”服装。我回想了下我接触的许多民族朋友,确实穿的不一样,这些民族服装,也许可以定个名字,叫:旅游业民族服装。 中国的旅游业已经商业化市场化程度已经很高了。到旅游景点,掏昂贵的门票在中国不足为奇。景洪另外一个大力宣传的勐泐大佛寺就要收140元的门票。佛寺本来也就...

回中国怀怀旧 Back in China for Old Memories

本来以为在尼泊尔可以办理泰国的签证,可是打电话到使馆一问,才知道他们不办理中国居民的旅游签证,我只能到曼谷落地签15天。对我来说,在一个国家只待15天怎么甘心?何况这还是泰国。求助在泰国的尼泊尔长老,希望在泰国的寺庙能给我开介绍信,让我能在尼泊尔申请旅游签证。长老直接给了我泰国寺庙长老的电话,我一个电话打去,却发现这位长老英语几乎不懂,而我也几乎不懂泰语,交流困难。思前想后,最后决定干脆回国一趟,在国内办理好泰国两个月的旅游签证,然后路经老挝,再进入泰国。这样要算我少有的真正在路上的旅行了。 回中国,跟回家还不是一码事,因为我去的是云南。飞机落地在“大气”的昆明长水机场,一出机场就登上“舒适”的机场大巴往篆塘的青年旅舍开去。虽然夜里,一路上却灯火通明,车上的乘务员小姐热情洋溢地介绍起云南的旅游情况,并亲切地询问每个旅客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在南亚生活了一年的话,突然享受到如此“现代化”的服务,颇有些惊讶。 云南,在许多年前曾是我旅行的梦之一。当然,如今的云南当然不是梦,而是中国最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了。大理、丽江、香格里拉、西双版纳,这些都是让多少人魂牵梦萦的地方。不过,经历了一年多的南亚旅行的我,回到这里更为直接的印象是:大家几乎都在说汉语。当然,这是几乎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因为这是在中国。而且,云南的方言也属于北方方言,昆明人说的话也就是变个腔调而已。我也说了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沟通自然没有任何障碍。不用像在其他国家一样拿着本Lonely Planet的Phrase Book到处翻,在手机辞典里查单词。少了新鲜语言的刺激,云南对我的吸引力可能不如乱哄哄的达卡。 青旅 青年旅馆里照旧住着中国各地各种辞职旅行的人,同时也混搭上一些欧美来的背包客。因为不是学生假期,几乎没有学生。在一年之前,我见识到这么多辞职旅行的人的时候,颇有新奇感,甚至心生敬意。不过如今,我觉得,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人生不就是一场旅行,大家总会有过迷茫的时候,,有过厌倦日复一日重复的节奏,有过十分想出走的那么一段时间。所以,年轻人在国内到处飘荡的人多的是,理所当然了。恰逢中秋夜,打了个电话给父母说自己短时间还不会回家,可能要等过年吧。旅馆里有一群为同一项目出差的人,就和他们搭伙吃了顿中秋饭。我问,你们出差为啥不住酒店?他们回答说: “住青旅热闹,好玩。” 这间青旅的外国游客不少,当然中国的青旅不像印度...

吉大港与尤努斯 Chittagong and Muhammad YUunus

位于乔布拉村的格莱珉银行的第一个支行(图/无畏) 人力三轮车遍布吉大港市(图/无畏) 在达卡组织完第二次中国代表团和格莱珉银行的会议之后,我趁着斋月末尾,从达卡转移到南部的吉大港。吉大港这个城市和孟加拉国一样,我熟知它,只因为这个城市是尤努斯教授的老家,格莱珉银行的起始点。 吉大港这个中文名翻译得不错,一下子就点出这个地方是个港口。吉大港临孟加拉湾,这个地理位置非常好,所以大家会很自然认为这个地方应该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孟加拉国大使在推荐孟加拉旅游情况时候,还说中国古代僧人法显、玄奘都来过此地。不过,实际上法显和玄奘到过的地方应该是印度西孟加拉邦的加尔各答附近。玄奘去过位于吉大港北部的三摩呾吒国,但对吉大港则没有确切记录。 其实,吉大港的孟加拉语名字是Chattagram( চট্টগ্রাম ),是小村子的意思。这个小村子在古代佛教曾兴盛一时,13世纪穆斯林入侵,并与缅甸的若开(Rakhaing)王朝争夺此地,到了17世纪终于完全被穆斯林的莫卧儿帝国征服,这也成了南亚佛教和穆斯林的边界,再往东就是佛教国家缅甸了。所以,吉大港就成了穆斯林、印度教和佛教徒混居的城市。1766年,英国在这里升起了米字旗,吉大港作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重要贸易港口,经济不断发展。 尤努斯的老家 我拿着一本《穷人银行家》,叫停一辆三轮车,翻开书对他说: “到这个地方,Boxirbar 20号。” 三轮车穿梭在吉大港的大街小巷中,拐进了一条繁忙的小街里,满载货物的板车正赶往港口,车夫在一家杂货店停了下来,说这就是Boxihar 20号。我问了店主, “这是尤努斯教授的老家吗?” “不是,尤努斯教授的家在前面那栋比较高的楼。” 走到前面,我看到一栋五层高的楼,楼下的商店大门紧闭。向周围人确认下,这就是尤努斯教授的老家。书上说的不是两层而已吗?毕竟这已经是70年前的事情。门牌号已经不是20号,楼也加盖成五层。1940年,尤努斯教授就从这栋楼里开始他的生命。 尤努斯出生在一个传统的穆斯林家庭,母亲生了14个孩子,5个早年夭折,尤努斯在9个孩子里排行第三。他的家庭应该属于比较富有的,父亲在楼下经营一家首饰店,二楼则是他们生活起居的地方。母亲不仅料理家里事务,而且还是父亲生意上的好帮手、善良的母亲经常借钱给前来求助的亲戚朋友,这种乐善好施给了尤努斯很大的影响。 现在这栋楼是尤努斯的一个远房表弟所有。他的父亲...

“花现灰机”与清唇齿擦音[f] Voiceless Labiodental Fricative in Chinese Languages

中国南方诸方言一直认为自豪说自己才是古汉语,保存了古代的语音。有人说,唐诗宋词用粤语读才读得出韵律来。还有人说,秦始皇说的是闽南语,汉武帝讲客家话,唐太宗说的是粤语之类的。这些古代领导人太久远,但我敢肯定的是,孙中山讲的是粤语,毛泽东讲的是湖南话。 还有人说,其实,汉语作为一种表意文字,文字的语音在历史上一直不断变化,说现代的某种方言完全就是古汉语那是不可能的。但是,或许可以从一些方言里的特质判断其发展的轨迹。例如清唇齿擦音[f](Voicelesslabiodental fricative),网络上许多人喜欢搞笑说“花现”、“灰机”,这个“花”“灰”其实就是嘲笑闽南语母语的人无法发好摩擦音[f]的原因。闽南语里基本上没有清唇齿擦音[f] [1] ,所以汉语的发/fe/(汉语拼音fèi),闽南语/hue/(汉语拼音标记huì),发字/fa/就会变成/hua/。所以,你听一个人讲普通话,如果他发不好[f]音,你基本上可以判断他可能是来自福建、台湾、潮州或海南的了。 实际上,清唇齿擦音[f]在古代汉语(上古到中古之前)语音中并不存在。钱大昕提出,“凡今人所谓轻唇者,汉魏以前,皆读重唇。 [2] ”[f]很可能是一个北方民族语音里带来的音。中原地区经过长期的战乱,并被各种北方民族统治之后,[f]就慢慢地进入原来的汉语言之中。我猜测可能是在宋元战乱时期从突厥语或蒙古语传入的、宋音出现了从重唇音“「幫」[p]、「滂」[pʰ]、「並」[b]、「明」[m]” 分化出来的轻唇音“「非」[f]、「敷」[fʰ]、「奉」[v]、「微」[ɱ]”。 在维基百科 [3] Voiceless labiodental fricative词条列出的51种有[f]音的现代语言中,有38种语言属于印欧语系,都集中在欧洲,此外还有突厥语系、高加索语系这些中亚语言也有[f]音。看看临近的朝鲜半岛和日本,他们的语音也是采之中国古代汉语,也没有[f]音。现代韩国和日本接受外来词时,他们也发不出f音来,例如电话phone,韩国人就发成了/phɔn/,日本人就发成了/hɔn/。 闽南语保存古音更多 广东的其他两大方言客家话和粤语都有[f]音,发此音他们是毫不费力,但唯独闽南语没有这个音。此外,普通话里奇怪的zh、ch、sh、r这一套音也是许多南方方言不具备的 [4] 。但是,说普通话的人不必笑话闽南语无此音,因为闽...

走在“成佛”的路上 On the Way to Enlightenment in India

边境受骗 佛祖的诞生地和故乡就成了我印度旅行的前奏。我又一次背上背包,拖着行李箱出发。到了Bhairawa边境处,我找到了两边的移民办公室。当时从中国出境到尼泊尔时候,边防管理十分严格,而这边的边境管理却十分松散,如果一不小心就会错过路边的移民办公室。只有看到边境大门上写着“Welcome to India”,才知道自己已经身在印度。在尼泊尔时候,尼泊尔的朋友经常劝我不要去印度,说印度很多骗子,是个危险的地方。而我刚进入印度的时候,就被骗了。过境时候天色已经黑了,我要搭车到格勒克布尔(Gorakhpur)坐凌晨的火车到哈吉布尔(Hajipur),然后再从哈吉布尔转车到迦耶(Gaya)。 Gorakhpur火车站里睡满了候车的人 (图/无畏) 鉴于中国坐火车的经验,我一直忧虑自己能否买到火车票。正在此时,我找到从边境去往格勒克布尔的公车。车上出来一个人,用尼泊尔语说: “你要去哪?要订票吗?手续费只要40卢比。我是尼泊尔人,请相信我。” 我听了之后,半信半疑之时,旁边又出来一个人说: “你在怀疑什么,我们可是政府的单位。” 一听他是自己是尼泊尔人,旁边还有人做了旁注,而我心中也正着急自己接下的形成。所以我便放松了警惕,被他带到他的店中。他在网上搜索了下,说: “去哈吉布尔已经没有票,你可以坐火车到瓦拉纳西(Varanas)后再倒车去迦耶。” 这样非周折的路线我居然也接受,还在他怂恿之下买了First Class的车票。到最后出电子票时候我仔细一看,才知道用三倍价钱买了这张火车票。上了公车,想找车上的人跟我一起去评理,他们怕遭报复,都不敢挺身而出。一个尼泊尔乘客说: “兄弟,你被骗了。那个人不是尼泊尔人,是印度人,在边境有很多印度人会说尼泊尔语的。你就当花钱买教训吧。” 我心里愤愤不平,此前看到许多旅游指南上都说不要在边境买任何车票,没想到自己居然还是上当受骗了。这就是我出来这么久第一次被骗的经历。 印度果真是要比尼泊尔发达多了,公交铁路系统密布,道路平整,一路上不少商店都开着。若是尼泊尔,八点左右人们就开始进入睡梦了。到了火车站,我一问之下,才知道其实有到哈吉布尔二等车厢票。而且我之前买的车票因为是网上订票,所以不能在车站退票。那我干脆就放弃了这张受骗的车票,买了二等车厢票,坐上凌晨的火车前往哈吉布尔。二等车厢票的容量很大,车厢里挤得水泄不通,我被塞到厕所旁边,这比中...

佛陀是尼泊尔人? Is Buddha a Nepalese?

因为中印关系突然紧张起来,所以印度签证对中国人变得很不容易。在加德满都等了一个月,终于等到了印度大使馆发给我印度的签证,而实际上签证还不到一个月,实际上只有20多天。这就注定我在印度的旅行只能是走马观花。不过签证既然拿到了,我就最终开始告别尼泊尔,踏上去往印度的道路。 我将蓝毗尼(Lumbini)作为尼泊尔的最后一站,这也体现了我这次旅行的佛教色彩。我坐上汽车又走出了加德满都河谷,公路依旧是崎岖颠簸。往南走,海拔逐渐降低,最后就到了尼泊尔南部的平原地带,没有了高山环绕,看到的是和河谷里不一样的风景。蓝毗尼就位于印度和尼泊尔的边境。走在蓝毗尼街头,到处都可以听到印地语。由于印度和尼泊尔两国间互相免签证,所以两国人经常自由进出。我在街上问路,连问几个都是印度人,他们听不懂尼泊尔语。相反之,尼泊尔人却更乐意学说印地语,公车上的售票员,餐馆的服务员,碰到印度人也直接用印地语交流。尼泊尔语与印地语都用天城体作为文字,还有许多共通的词汇,加上印度电影和音乐在尼泊尔风行,尼泊尔的年轻人很容易就学会印地语。 蓝毗尼园附近还有一些尼泊尔人建立的南传佛教寺院 在蓝毗尼园里我就遇上一群当地的僧人 我在旅馆见到了加都的尼泊尔朋友格鲁,作为雪尔巴族(Sherpa)人,他本身就信奉佛教。他说他自小已经有想法成为和尚,可惜家里反对,只好作罢。成年后到辗转国外打工多年,回家后成家立业,现已到中年。身为尼泊尔人,这次居然是他第一次来蓝毗尼。他十分喜欢蓝毗尼,说以后很想把家搬到这里来,住到佛陀的老家。 在尼泊尔时候,我不止一次地被尼泊尔的朋友提醒,佛陀出生是在尼泊尔,而不是印度。佛祖一生中的大部分足迹都散步在印度,甚至很多人也就给佛祖定了国籍,认为佛祖就是印度人,那他出生在印度自然是理所当然的了。其实,就连我小时候在中国看到的书本中也写着佛祖出生在印度。到了尼泊尔,我才知道,佛陀的出生地原来现在位于尼泊尔,就连佛祖生活了二十九年的王城也被认定在尼泊尔。那么,佛陀是尼泊尔人? 为开发旅游资源,我们经常会看到中国几个城市在争议如诸葛亮、曹操、蔡伦等历史人物的籍贯。不过,争论佛陀的国籍在这里看起来是没有什么意义。佛祖出生的那个年代,没有现在的印度,也没有现在当地尼泊尔。印度北部已被来自今阿富汗、伊朗地区的雅利安人征服,雅利安人创建了自己的王国,并发展出婆罗门教,建立了种姓制度。后来大国分裂为各个诸侯国,佛祖...

尼泊尔牟尼寺:我与南传佛教的第一次相遇 Encountered Theravada Buddhism in Nepal

在牟尼寺(图/无畏) 转 眼 间 ,从中国出来已 经 半年了, 现 在已 经 走到了斯里 兰 卡,在佛教圣地Anaradhapura 暂 歇。开始 这场 旅行的 时 候,并没有 预 料到能走 这 么 远 ,也没想到 这 一路都和佛教 结 下 缘 分。 这缘 分要从尼泊 尔 的牟尼寺开始。 此前 对 于尼泊 尔 的印象,我很 难 将 这 个国家和佛教 联 系在一起。印象中,尼泊 尔 是个印度教国家,有少数佛教徒,而且大多是藏 传 佛教 为 主。因 为 尼泊 尔 有一些种族是西藏人的后代,所以他 们 一直信奉藏 传 佛教。我 经 尼泊 尔 当地一个 组 织 的介 绍 ,有机会到佛教寺 庙 做志愿者。 这 个寺院叫Muni Bihar,我将之翻 译 成中文,便是“牟尼寺”。 寺院位 于加德 满 都旁 边 的古 镇 巴德 岗 。穿 过 布 满 大大小小的印度神 庙 的王 宫 广 场 ,看 见 形 态 各异的印度众神,很 难 想象 这 里居然 还 有一家佛教寺 庙 。从一条一路拐入,佛教五色旗映入眼帘,此 处 便是牟尼寺。 走 进 寺院,我没有看到如中国寺院中香火鼎盛的 场 景,也不像藏 传 佛教般神明众多。寺院僧人身披黄色大布,袒露右肩。寺 庙 布置 简 洁 ,其 实 只有三 栋 建筑,中 间 是一个空地。主体建筑的第一 层 是一个 厅 堂,平 时 僧人 们 在 这 里用膳和上 课 ,二 层 是小和尚 们 宿舍,三 层 就是主殿了。主殿中 仅 有佛祖和两大弟子的塑像,旁 边 供奉巴利 语 大藏 经 ,此外便 别 无其他特 别 的装 饰 品,也不 见 有人焚香拜佛。此 时 ,我才知道,我 进 入的是南 传 佛教的寺院。 这 是我第一次走入南 传 佛教寺院,和我之前在中国所 见 的寺院大有不同。 尼泊 尔 的南 传 佛教 尼泊 尔 的佛教 历 史悠久,藏 传 佛教的起源之一便是尼泊 尔 。公元7世 纪 ,与文成公主同 样 ,尼泊 尔 的尺尊公主嫁 给 了松 赞 干布,并 带 来了一尊 释 迦牟尼8 岁 的等身佛像,松 赞 干布 为 之建造了大昭寺供奉,从此开始了佛教在西藏 传 播的 历 史。当 时 在加德 满 都河谷中的尼瓦 尔 人中 传 播的佛教,属于大乘佛教密宗。 统 治加德 满 都河谷的 马 拉王朝国王信奉印度教,但并不排斥佛教。而尼瓦 尔 佛教也印度的种姓制度 结 合,...